10月21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三例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2025年6月8日下午,乐山市峨眉生态环境局接到峨山街道网格员反映,在隆汉高速峨眉山出口附近,有车辆正在倾倒带有刺激性气味的固态废料。经查,乐山市峨眉山市徐某等人将省内某科技有限公司、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产生的约300吨固态废料通过货车运输至峨眉山市峨山街道一荒地上倾倒,共形成6个堆体。经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上述倾倒的固态废料中,有5个堆体属于危险废物,总重量为270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7号)第一条第(二)项的规定,乐山市峨眉山生态环境局于2025年7月28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2025年6月5日,广元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巡查发现,昭化区元坝镇元柳工业园空地内堆存有大量固态废料。经查,2025年5月,广元市旺苍县万某在运输危险废物处置产生的尾渣途中,擅自将上述尾渣堆放于旺苍县新生村四组堆场。其后,万某与南充市蓬安县费某合谋,于2025年5月29日、6月3日,分两批次将919.8吨尾渣倾倒至昭化区元坝镇元柳工业园空地,经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属于危险废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7号)第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广元市生态环境局于2025年7月7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2025年6月3日,南充市南部生态环境局会同南部县滨江街道办现场检查时发现,南部县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正在收购、处置铝灰,现场堆有成品铝锭约1300余块、铝灰1200余吨。该公司使用的铝灰属于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年版)》的危险废物,危废代码321-026-48,涉嫌在未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7号)第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南充市南部生态环境局于2025年6月6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焚烧飞灰污染控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水平,展示飞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成果和经验,交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一同探讨破解焚烧飞灰长期大量堆存难题,推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零填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无忧固废网联合行业权威机构于2025年10月23日-25日在天津共同举办“2025飞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论坛”。会议有关事宜如下,诚邀贵单位派员参加。
钱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1982年同济大学材料系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和客座研究员。现任上海环境学会固体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和商务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特聘技术专家,澳大利亚UTS大学环境工程系访问教授;上海大学环境化工学院副院长,学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担任欧盟05-07年欧盟-浦东中国环境生态改善、日本川崎-浦东2010循环经济等国际项目中方技术负责人。
钱光人教授的科研领域为城市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生态,研究方向包括垃圾焚烧飞灰和重金属污泥等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安全处置风险评估、工业固体废物基的环境材料、CaMg-LDH层间化合物的原位调控形成和污染物的自净化修复、城市污泥和垃圾渗滤液等生物质废物的能源转换。
田书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危险废物鉴别与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是做固态废料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及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研究方向:固态废料处理处置技术,包括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估、POPs污染土壤修复等。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环保公益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计划等20余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70余篇(SCI10余篇),出版著作4部,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
周静,现任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外联部(国际合作部)高级总监/副总级别。金属和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回收产业链的资深专家,在全球顶尖金属、化工、能源转型行业拥有15年以上的战略规划和市场顾问的专业经验,拥有冶金工程硕士和MBA 学历背景。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资环)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而决策组建的中央企业。中国资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搭建多层次、立体化、高效率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中国资环将牢记殷切嘱托,肩负起“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光荣使命,聚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宏伟愿景,努力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可靠的兜底保障者、“两新”政策的坚定执行者、行业规范标准的先行探索者,奋力谱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董学光,2010年入职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2022年转入中城院(北京)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城环境),中城环境由中国建科下属企业中国城建院与中国市政华北院环境板块合并组建。主要从事市政固废及工业固废处理项目的规划、咨询、设计、标准化研究等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市政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飞灰)填埋场新建及封场工程、工业固废填埋场新建及封场工程、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工程、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和危险废物的处置工程等咨询与设计项目近30项。
演讲主题: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发展—基于住建部《生活垃圾焚烧灰渣处理技术导则》编制的思考
王钧,西南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回收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师,绵阳西南科大瑞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978年在西南科技大学参加工作,党员。2006-2025主要依托西南科技大学,组织学校各科研团队从事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的研发工作。多年来,完成了多项国家企业科研项目的产业化设计与建设实施应用工程。 从2018年立项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危险废弃物“飞灰”零填埋资源化利用研究至今,掌握了“飞灰-三个毒”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完成了“飞灰”零填埋低成本、低投资、无污染、产品消纳渠道广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为国家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彻底解决了“飞灰”填埋的困惑。
演讲主题:飞灰“三个毒”的处置:无泥浆漂洗-稳定固化-催化裂解与资源化利用
张未,1991年11月生,党员,北京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师承北京科技大学刘晓明教授和苍大强教授,现任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院长助理。长期致力于固废/生物质灰建材化研究,在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研发与固废高效利用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演讲主题:石粉灰与矿渣灰在白色混凝土中协同强化机制:体积稳定性和水化机理
范黎明,原红狮环保总经理,固废专家,专业从事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资源化、飞灰综合利用等环保领域。2011年前从事水泥熟料生产线的筹建、生产经营管理。2013-2019年担任浙江红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红狮在十个省市的20多个固危废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水洗等子公司资源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工作。2022年至今专业开展无机废物和水洗飞灰的高温烧结工艺技术,成功完成了垃圾焚烧飞灰将水洗预处理后的灰渣与其他辅料、助溶剂、络合剂与高热值的燃料混合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局部熔融、颗粒结晶,冷却后形成烧结体的实践,再通过与其它矿物进行复合制备,形成高活性、低强度浙江合力海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的建筑材料,实现了飞灰资源化终端处置目的。
郭涛,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主要研究方向为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主持及参与省部级及以上项目8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
高玉宗,男、1963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1984年毕业于沈阳建工学院建材机械专业,1989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毕业后就职于朝阳重型机器厂,历任:朝重建材机械研究所烧成室主任、副所长、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辽宁建材设计院朝阳分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四方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方联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海南蓝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任中国水泥技术改造中心主任、中国水泥约专家,清华大学“南海蓝色粮仓”技术团队成员。主要是做:建材、环保、新能源的工艺技术及设备、海工装备的研究开发。研究方向:新能源、水泥窑协同处置、烧成系统节能降耗、新型网箱、新型鱼礁等。尤其擅长:生物质替代燃料、气化炉协同处置危废、固废、垃圾,精准除氯、干法处置飞灰、活化处置煤矸石、篦冷机、密封、烧成系统节约能源改造等前沿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